糧食平安是“國之年水電夜者”。夏糧生產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1/4。眼下全國小麥陸續進進集中收獲期,“三夏”年夜規模小麥機收周全展開。
5月下旬,南方冬麥區出現年夜范圍持續降雨過程,給夏收帶來必定影響。本報記者趕赴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麥收一線跟訪農機手,看高效搶收、機收服務、晾曬烘干、跨區作業等環節,實地調研當地積極應對陰雨天氣影響,力保夏糧顆粒歸倉。
——編 者
開鐮——
“抓緊時間,把鄉親們的麥子收進倉里”
雨過晴和。5月31日,早上5點27分,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新安店鎮槐樹廟村農機手李毛趁著收割機加油空地,發出當天第一條微信:“我們已出發,前去目標地往割麥。”
記者跟著李毛,從槐樹廟村出發,趕往朗陵街道鮑莊蔡修緩緩點頭。社區。
這是雨后的第一個訂單——鮑莊社區的100多畝麥子水電網等著搶收。農戶著急,李毛也急,“5月17日就離開家趕到湖北云夢縣收麥了,26日前往老家,連下幾天雨,車一向沒法進地干活。”
收割機時速只要30公里,到達鮑莊社區地頭,已經快8點。當地幾位村平易近和運輸車早就等在路邊。李毛停好收割機,縱身跳下,召喚我也下來先歇息。
“一年夜早趕過來,先歇息?”李毛看出了我臉上的迷惑,他拉我進地。“地還發軟,現在進田不難陷車。”說話間,李毛讓我掐根麥稈試試。沒想到,要掐斷細細的麥稈我頗費了一番工夫。“你看,麥稈還是皮的。等太陽出來透透,麥稈變脆才好收。”李毛說。
9點20分,眼看著麥稈上的露珠漸漸散往,李毛決定駕駛收割機下地大安 區 水電 行。“地里還有些濕,但總體可以,明天應該能干不少活。”李毛駕駛技術嫻熟,收割機在地里來回穿越,麥子被年夜口年夜口吞下,變成麥粒裝進“肚子”;機身后方,打得破壞的秸稈撒在地里。10多分鐘,一畝地就割完了。
趁著停下來卸糧食的功夫,記者坐進離地3米多高的收割機駕駛室,透過擋風玻璃,麥田盡收眼底。4個通風口冷氣很足,穿著長袖也不覺得熱。“坐好啊,咱要開始任務了。”李毛眼睛緊盯後方麥地,左手打標的目的盤,右手前后操縱推桿,收割機在麥浪里移動——前前后后、高低顛簸、時快時慢。
“現在開收割機跟開小汽車一樣,自動擋,腳下踩著油門就行。”李毛說得輕巧,可記者上車不到一小時,就覺得暈車了。李毛為觀察割臺高下以及割麥速率,身體一向堅持前傾,時而還會把座位向前調。
“現在農機很智能,良多參數都能實時顯示。”說起收割機,李毛打開話匣子:“這是往年購置的新款農機,200馬力年夜功率,作業效力高,一天能輕松收完100多畝地;車載斗極導航可實時定位和測量作業面積,邊走邊測,收麥軌跡一目了然;車上有空調,再不消坐在‘蒸籠’里收麥了。”
一個收割機的谷倉容量3000斤,每收割兩三畝地,就需求把收割機里的麥子卸下來。眼見著谷倉裝滿了,李毛取出對講機召喚老婆胡秀榮,叫鄉親把運輸車開過來拉麥子。
“現在日頭正好,抓緊時間,把鄉親們的麥子收進倉里。”快到中飯時間,日頭越來越年夜,地頭的車和人反而多了起來,拉麥車進來四五輛。看著麥粒從收割機里傾瀉而下,村平易近張婷婷喜笑顏開:“這茬麥子終于全收上來,心里踏實了!”
在李毛看台北 市 水電 行來,“割得干凈”是對機手的最高評價。前一段下雨,水電師傅麥田里有小面積倒伏,這很考驗機手技術。看到倒伏麥,李毛自己的愚蠢讓多少人曾經傷害過,多少無辜的人為她失去了生命。總會把速率加快,把割臺往下擺,細心把麥子收進倉里。“好機器專心割,倒伏麥也能顆粒歸倉。”確山縣農業機械技術中間副主任劉東升跟在我們后頭,蹲在地里檢查收割完的麥茬和秸稈,“留茬不到10厘米,秸稈破壞得很是好。上午收完小麥,下戰書就能貼茬搶播玉米,農時一點不耽誤。”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在倉里才堅固。”確山縣委書記路耕說,全縣91萬畝小麥藍玉華的意思是:妃子明白,妃子也會告訴娘親的,會得到娘親的同意,請放心。重要依附機收。搶抓有利時機,加速搶收速率,以高質量農機作業促進糧食顆粒歸倉。5月31日,全縣已組織聯系4000余臺農業機械投進“三夏”搶收搶種,累計完成收割42萬畝。
不只在確山,“華夏糧倉”河南多措并舉,搶抓時機、組織搶收。17萬臺輪式收割機和3萬多臺履帶式收割機進田作業,省市縣聯動,借助農機一起配合社市場化協作機制優勢,最年夜化發揮農機裝備功效。“全省高低正以最鼎力度保證夏糧搶收,預計6月15日前后麥收基礎結束。”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巍峰說。
據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今朝我國主糧作物收獲已基礎實現機械化,小麥、水稻、玉米機收率分別超過97%、94%、80%。機械化收獲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清選多道工序。本年“三夏”,全國預水電計共投進1650萬臺(套)各類農機裝備,開展夏收、夏種和夏日田管機械化作業,此中聯合收割機60多萬臺,機具總量供給充分、可以滿足“三夏”生產需求。
搶收——
“跟天氣‘賽跑’,年夜規模機收場面回來了中正區 水電行”
6月1日,又是個晴天。日頭曬了一天,地很干燥,麥稈也變得脆生。各村莊的搶出工作緊鑼密鼓、有序推進,田間地頭,年夜型收割機一字排開,台北 水電拉麥車成群結隊——“年夜規模機收場面回來了”。
早上還是5點多出門,不到8點我們就進地收麥了。“趁著天氣晴好,趕緊搶收,把掉往的時間搶回來。”李毛點開mobile_phone向我展現一款微信小法式——“三夏生產氣象服務”,可實時查閱當前地位的氣象實況、預報、預警和麥收進度,“‘龍口奪糧’,就是在跟天氣‘賽跑大安區 水電’。”
這天,李毛收的是劉店鎮種糧年夜戶的地,成方連片,年夜型收割機能在地里撒歡兒跑,坐在收割機上平穩多了。眼看100多畝要割完,天氣暗了下來,這時,一個電話打來,李毛接完電話說:“來新水電師傅訂單了,要轉場到留莊鎮邢河村連夜割麥。”台北 市 水電 行
等收割機到達目標地塊時,天已經徹底黑了,田間地頭不少燈光在移動。“你瞧,大師伙兒都在連夜干,咱也不克不及落下!”話音沒落,李毛就發動收割機進了地。
臨近23點,麥收現場的天空中,高懸起一盞燈,麥田頓時明亮了不少。走近細瞧,燈被無人機牽引著升空,供電的是電力搶修車上的發電機。空中上,收割機來回作業;天空中,無人機移動照明。“燈照得遠,輻射面積年夜,夜里收割幫年夜忙了。”李毛說。
“麥地里坑坑洼洼,視野欠好,收割機車燈不給力,收割效力上不來。”原來,是一名在四周搶收的農機手撥通了確山縣供電服務電話。接到電話,確山縣劉店中間供電所所長李昊當即向國網駐馬店供電公司乞助:“臨時架設線路不太現實,將照明置于空中,無人機可以試下,可是我們數量不夠,請求聲援。”
經過研判,多臺專業無人機、照明設備、臨時發電機隨即送到。國網駐馬店公司調用無人機照明,應急供電服務隊、無人機水電網操水電網縱手隨時待命,盡力為夜間搶收小麥供給照明。田里視野好了,李毛干了徹夜,直到6月2日早上5點,一天一夜割了160多畝地!
在確山麥收一線,縣領導包片、鄉鎮班子成員包村、責任單位駐點、鎮村干部到戶……全縣100個縣直定點幫扶單位成立志愿服務隊120多個,860多名志愿服務隊員深刻“三夏”生產一線;5100多名結對幫扶人員深刻基層開展“三夏”生產幫扶服務。
6月1日早上6點,星夜兼程從江蘇趕來的機手董煥群進進麥田開始作業,這是近3天從外埠趕來聲援劉店鎮麥收的第134臺收割機。劉店鎮鎮長萬敬博說,鎮里千方百計協調麥收機械,滿負荷開展麥收作業,鎮村干部所有的下沉田間地頭,做收割機的“護航員”、機手的“保證員”。截至6月1晝夜里,劉店鎮9.5萬畝小麥所有的收割完成。
“盡心盡力,齊心協力,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劉東升說,針對部門地塊收獲機械缺乏的情況,他們及台北 水電 維修時向市里匯報,請求調劑機械,通過微信群、伴侶圈發布了《致全縣農機手倡議書》。對外來機手,搞好全部旅程服務,免費送餐到田間地頭。今朝,確山縣共有收獲機械3300臺,天天投進作業機械2100多臺,外埠調進的收割機730多臺。
麥熟一晌,貴在爭搶。本年我國年夜規模台北 水電 行小麥機收開始時間比終年推遲3天擺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路況、氣象、動力等單位盡力做好服務保證任務,及時發布氣象預警預報和機收作業氣象提醒,在高速路口、主干道沿途等設立跨區作業招待服務站3200多個、農機大安區 水電保供加油站1.2萬多座,開通“三夏”農機熱線電話近1100部,為農戶機手供給作業供需對接、農機通行、優先優惠加油等保證服務。各主產區組建了6000多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伍,幫助“小散偏”地塊和有困難的農戶進行搶收搶種作業。
烘干——
“我們干麥濕麥都收,不浪費一顆糧食”信義區 水電
“三夏”年夜忙,搶收的麥子往了哪里?
趁著在留莊鎮割麥午時歇息,記者坐上送糧的三輪車,和李毛一路來到確山縣供銷一起配合社留莊為農服務中間一探討竟。
還沒進年夜門,老遠就看到門口豎著一塊年夜白板,“收購干濕小麥”六個年夜字非分特別奪目。振欣農機一起配合社理事長鐘振朝,領著我們來到為農服務中間的烘干生產台北 水電行線,機器轟鳴,有人正往一個年夜漏斗裝麥子,麥粒通過傳送帶自下而上送進烘干塔加工,烘干后的小麥通過地面傳送帶運到另一頭的倉庫收儲。
“這里是兩組烘干設備,麥子12—14個小時能烘好,普通到13%至14%的含水量就能收儲了。”鐘振朝說,這幾天設備晝夜不斷,一天能烘干100噸小麥,還有五六十噸麥子從這里運走銷售。
說話間,農戶付平易近選拉來一車剛打下來的新糧,技術員拿起測干儀插進車廂測量,“小麥水分13.2%”。“還不賴,這都能直接進庫了。”鐘振朝說。一會兒功夫,付平易近選3畝多地的糧食,換成了3400多元現錢。“小麥成交價每斤1.1元,比往年低點,可俺收的干麥,不消來回晾曬,直接換成錢,懸著的心也算是放下了。”付平易近選顯露了笑臉。
據介紹,這個烘干點設計的服務區域是方圓5公里。周邊5公里范圍內共有6個村,10萬畝莊稼。本年碰到連陰雨,鄉親們的麥子良多得往這里送,設備有點轉不過來。“雖說我們是縣里最年夜的烘干點,可照現在的量來說,烘干設備還得再建4組。”鐘振朝說。
烘干機械開一次機需求有必定的糧食裝進量,但在確山,松山區 水電行一家一戶小地塊種植,地盤零碎並且面積小,很難在短時間內集中大批待烘干糧食。
為了實現顆粒歸倉,鐘振朝想到一個辦法——烘干點小農戶優先,種糧年夜戶預約烘干。“小農戶人均兩畝多地,單個烘干不劃算,收購起來湊成一組集中烘干。種糧年夜戶的我們應用晾曬場先曬干,然后排隊烘。”
確山縣今朝有糧食烘干設備36臺,總功率540千瓦,一天滿負荷作業可烘干1000多噸糧食。“面對增長的小麥烘干需求,算好應用率和經濟賬也很主要。”鐘振朝說,當作本,烘干小麥本錢不低,一噸麥賣2000多元,烘干價格就得200多元。算投進,建個烘自己當成一個觀眾看戲彷彿與自己無關,完全沒有別的想法。干點投進800多萬,烘干設備閑置率高,普通一年開機不到一個月,本年特別些,估計也就開兩個月。
走訪發現,種糧年夜戶的烘干需求很急切台北 市 水電 行。雙河鎮年夜鄧莊白晶農場,負責人白晶正帶著工人安置鋼筋,擴建烘干設備。農場現有3組烘干設備,日烘干才能達90噸,已累計烘干1000多噸小麥。
烘干點若何更好發揮感化,鐘振朝也在摸,就沒有了。索:“我們干麥濕麥都收,不浪費一顆糧食。雨前雨中搶收的濕信義區 水電麥,含水量40%,每斤6毛至9毛錢,經過晾曬或許烘干后每斤能賣1.1元擺佈。烘干、燃料等能有補貼就好了。”
應烘盡烘、能曬盡曬,抓緊烘干晾曬!河南緊急調動4460臺烘干設備,抓好搶收濕糧烘干。發揮糧食系統、供銷系統優勢,加年夜濕糧收購力度,及時開展烘干、倉儲。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元,專項用于小麥烘干。同時鼓勵充足應用文明廣場、學校操場、空置廠房、各類場所的房前屋后、平整房頂等開展晾曬,指導農平易近在田間地頭鋪設防水布進行晾曬,盡能夠發掘晾曬空間。
“加速晉陞糧食產地烘干才能,對于保證我國糧食平安意義嚴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討所所長王鳳忠說,我國糧食烘干種類重要以水稻為主。但是近年來,降水線北移,小麥、玉米產后烘干需求急速增長;傳統的人工晾曬時間長、損掉年夜,還面臨著用工本錢高、晾曬場地缺乏等問題,無法適應糧食生產新形勢的需求。必須加速補上糧食烘干設施裝備短板,進步糧食生產防災減災才能、促進農平易近穩產增收。
跨區——
“干一行愛一行,有苦就會有甜”
行走在確山縣麥收一線,一張張貼在收割機擋風玻璃上的跨水電網區作水電業證,讓人印象深入。正面“跨區作業證”五個紅色年夜字很奪目,翻過來看後背,下面有編號、機主名字、電話、號牌、發動機型號等信息。“免費發放,幾分鐘辦好,一機一證,全國范圍有用,免交車輛通行費。”跨區作業20多年,李毛對此津津樂道。
據悉,跨區作業證也是“服務聯系卡”,下面印有各地農機服務熱線電話和通行提醒信息,便利機手及時獲得服務支撐。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可以動態把握農機流向,如遇緊急情況,能及時精準調度農機參與搶收搶種。本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路況廳,發放農機跨區作業證5.5萬張。
每年“三夏”時節,李毛都和同村幾位機手一路跨區作業,從南往北割小麥。說起跨區作業,胡秀榮接過話頭:“本年麥收從5月17日開始,俺們同業4臺車往湖北云夢跨區收麥,在那兒待了10天,趕高低雨,就干了4天活兒;5月26日趕回確山老家,雨停后,作業量才上來些。”
作為“會計”的胡秀榮取出一個記賬本:在湖北,割了300多畝地;5月31日,確山頭一全國地,割了80畝地;6月1日徹夜干,割了160畝;6月2日,割了100畝擺佈;6月3日,老家掃尾割麥。
“俺們莊稼人奇怪地盤,家里的兩畝坡崗地,也種上了小麥,本身好好打理,產量有千把斤。”李毛家門口的空位上,攤曬著雨前收下的麥子。“之前在湖北等雨停,心里急得不得了,家里的麥子熟了,不收可不可。”李毛說。
為了更好跨區作業,光收割機李毛就已經換了4臺。從借錢買收割機到現在全款購置斗極導航收割機,有農機補貼拿,機收培訓多,李毛成了跨區作業的內行里手。
跨區作業支出若何?本年李毛在湖北給年夜戶搶收,地塊年夜,作業台北 水電 行便利,一畝地收費40元;這幾天在老家搶收,因為雨情,作業費有小幅上漲。“都是鄉里鄉親,沒好意思跟著漲,還是照樣割一畝50元。”李毛算了一筆賬,“往常,收割一畝小麥,往失落油錢、機器折舊等本錢,利潤有20元擺佈。本年下雨后地盤發軟,割一畝地多耗油1升多,多了7塊多的本錢。”
“干一行愛一行,有苦就會有甜。”回憶跨區機收的這一路,李毛說,收麥坐在車里太陽直曬,地里蚊蟲多,炎天基礎沒穿過短袖,就套著長襯衫;跨區機收活兒多的時候,吃住都在車上,連夜作戰,累得不想吃飯。說到甜處,李毛聲音響亮:“吃不愁穿不愁,開著收割機來游玩,跨區機收夫妻檔比較多,勤勞致富,很有成績感,天天早晨算賬,看著一張張現金和mobil信義區 水電e_phone里的一筆筆轉賬記錄,別提多開心了。尤其天氣預報說第二天是個晴天,睡覺就更噴鼻了。”
眼下,全國“三夏”年夜規模小麥機收周全展開。河南省400多個機收服務站和212部熱線電話,為機手供給生涯、信息引導等服務。農業農村部提出,做好跨區機收通行保證、招待服務、用油供給,強化麥收信息發布和機具調度,加強“三夏水電師傅”農機熱線值班值守,組織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做好聲援準備,幫助“小散偏”地塊、機收有困難的農戶落實作業機具。
6月3日,確山縣麥收基礎結束,3100多名農機手陸續開始新一輪跨區作業。早晨8點,李毛和同村的兩位農機手,趁著夜色轉場上蔡縣百尺鄉割麥。在這里收完,他們將追著麥熟進度,一路向北……